|
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 电 话:0571-87039794 28807660 地 址: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138号2号楼东5楼502室 网 址:www.zjyr.net |
高强锦纶染深色的解决方案2021-02-22陈小文 王树根 王春姣 徐杰 等
高强锦纶染深色的解决方案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小文 王树根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王春姣 徐杰 等 摘要:高强锦纶难以染深色,将酸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混合上染高强锦纶,混合染料染色工艺处方:染色温度130℃、染色时间60min、pH值5-6。结果表明,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比酸性染料或分散染料单独染色显著提高,酸性染料在高温下结构稳定,各项牢度优良。 关键词:染深 高强锦纶 混合染色 酸性染料 分散染料 O 引言 锦纶目前使用酸性染料、分散染料、中性染料和活性染料等进行染色。弱酸性和活性染料染色时,染料分子与锦纶纤维分子的“染座”结合而上染,但“染座”有限,一般只能染中浅色;分散染料染色时,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,纤维分子链在高温条件下运动加剧,染料扩散到纤维内部并吸附固着,分散染料是涤纶专用染料,上染锦纶得色率不高,只能染浅色,因此锦纶不易染深色。而高强锦纶纤维分子结晶度和取向度更高,染色时更不易染深。 本文采用弱酸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混合染色的方法,显著改善了高强锦纶染深色问题,得到了可行的工艺条件,看到了显著结果,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路线。 1 实验部分 1.1 实验材料及仪器 材料:高强锦纶长丝织物(500D锦纶66坯布),弱酸性黑BR、弱酸性红GN、弱酸性黄GN、弱酸性艳蓝RAWL(上海佳英化工有限公司)、安诺可隆分散黑PUD、安诺可隆分散大红PUD、安诺可隆分散黄PUD、安诺可隆分散蓝PUD(安诺其染料有限公司)等。 仪器:SF600电脑测色配色仪(美国Datacolor 公司)、UV-2600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[尤尼柯(上海)仪器有限公司]。 1.2 染色工艺与处方 1.2.1 酸性染料染色工艺 弱酸性染料染高强锦纶,工艺处方为:染料用量为X%(o.w.f),pH值4-6,浴比1:50,室温入染,升温速率2℃/min,在98℃染色60min,染色后清洗、皂洗、热水洗、冷水洗、烘干。 1.2.2 分散染料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染高强锦纶,工艺处方为:染料用量为Y% (o.w.f)、分散剂M2g/l、pH值5-6、浴比1:50,室温入染,升温速率2℃/min,在130℃染色60min,染色后还原清洗、水洗、烘干。 1.2.3 酸性、分散染料混合染色工艺 工艺处方:
工艺曲线
1.3 测试方法 1.3.1 上染率的测定 采用UV-260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原液和残液的吸光度。 1.3.2 K/S值的测定 使用SF600型电脑测色配色仪,按仪器操作规程测定染色样品的K/S值。 1.3.3染色牢度的测定 耐皂洗色牢度按照GB/T 3921-2008《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》标准测试; 耐摩擦色牢度按GB/T 3920-2008《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》标准测试; 耐刷洗色牢度按GB/T 420-2009《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刷洗色牢度》标准测试; 耐汗渍色牢度按GB/T 3922-2013《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》标准测试。 2 结果与分析 2.1单一应用类型染料染色 选用弱酸性黑BR、安诺可隆分散黑PUD染料,配置不同染料用量的染液,分别采用1.2.1、1.2.2 中的染色工艺进行染色,采用1.3.2方法分别测试染色织物K/S值的结果见图l。
图1 染料上染高强锦纶的提升性研究 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多,高强锦纶表观颜色深度K/S值逐渐增加,直至趋于平衡。当弱酸性黑BR浓度为3%(o.w.f)时,K/S值为23.88;安诺可隆分散黑 PUD染料用量为6%(o.w.f)时,K/S值为16. 70,高强锦纶的织物得色量都不再有明显的升高,此时达到染色饱和值,但显然都没有达到染深色要求。 2.2两种染料混合染色研究 2.2.1两种染料混合染色染深性研究 选取弱酸性黑BR、安诺可隆分散黑PUD分别按照2%/2%、3%/3%、4%/4%、5%/5%、6%/6%染料用量(o.w.f)混合染料根据1.2.3染色工艺混合染色,测试不同染料用量对上染百分率、K/S值的影响,结果见图2。
图2 混合染色时不同染料用量对上染百分率、K/S值的影响 如图2所示,保持混合染色两种染料用量的比例不变,随着染料用量增加,弱酸性黑BR和安诺可隆分散黑PUD混合染色高强锦纶的表观颜色深度变化,在染料用量为5%/5%(o.w.f)时织物得色量最高。保持染料用量总量为l0% (o.w.f)不变,弱酸性黑BR和安诺可隆分散黑PUD分别按照2%/8%、4%/6%、5%/5%、6%/4%、8%/2%染料用量(o.w.f)混合染色,测试不同比例染料用量对上染百分率、K/S值的影响(图3)。
图3 不同比例染料用量对上染百分率、K/S值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,弱酸性黑BR染料和安诺可隆分散黑PUD混合染料上染高强锦纶时,保持染料用量总量不变,上染百分率和表观色深度有变化,染料用量为5%/5%时上染百分率最高,织物得色量最好。建议两种染料上染高强锦纶时,控制染料用量为5%/5% (o.w.f)。 2.2.2 染料单染与混合染色效果 比较染料用量总量为10%(o.w.f),弱酸性黑BR单染、安诺可隆分散黑PUD染色和酸性黑BR和安诺可隆分散黑PUD混合上染商强锦纶织物的颜色指标,如表l和图4所示。 表1比较不同染料上染织物的L、a、b、C、h值
黑色织物明度值L较低,a、b值较小,彩度值C 较低。如表1所示,保持染料用量总量为10% (o.w.f) 不变,分散黑染色织物与黑色相差很远,红光严重,酸性黑染色织物是藏青色,而混合染料染色织物明度值L最低,彩度值C最低,是纯正的黑色。 2.2.3 高温高压染色时弱酸性染料结构稳定性 弱酸性染料染色一般在沸染进行,染料稳定性不容置疑,但130℃染色其结构稳定性未有明确报道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其进行性能测试,如图5,将弱酸性黑BR及三原色弱酸性红GN、弱酸性黄GN、弱酸性艳蓝RAWL的按染色工艺1.2.1进行染色,温度130℃,染料用量4% (o.w.f),不加织物,测定染色前后的吸光度光谱图像。
图4 酸性染料吸光度光谱图像 由图4可见,在130℃高温高压下染色60min,弱酸性黑BR及三原色弱酸性红GN、弱酸性黄GN、弱酸性艳蓝RAWL的吸光光谱曲线不变,说明在此条件下,染料的分子结构稳定,弱酸性染料在130℃条件下进行染色没有障碍。 2.2.4 染色织物牢度 按照1.3.3方法测试弱酸性黑BR和安诺可隆分散黑PUD(染料用量为5%/5%)混合染色高强锦纶的耐皂洗色牢度、耐摩擦色牢度、耐刷洗色牢度及耐汗渍色牢度,结果见表2。 表2两种染料混合染色高强锦纶的染色牢度
结果表明,混合染料染色织物的各项染色牢度良好。 3 结论 采用弱酸性黑BR和安诺可隆分散黑PUD混合染料上染高强锦纶,染色工艺为:染料用量为5%/5%(o.w.f)、染色温度130℃、染色时间60min、pH 值5-6。可以得到纯正的黑色,织物表观得色量K/S值为26.52,耐皂洗色牢度,耐摩擦牢度,耐刷洗色牢度,耐酸、碱汗渍牢度均能达到4级及以上水平。在此染色条件下酸性染料结构稳定。本方案是各种色号的高强锦纶织物染深色问题的一个良好解决方案,也是锦纶染深色的一个可行方案。 参考文献: [1] 王生,杭俊杰,徐京杭,锦纶织物的MC型露性染料染色[J].印染,2017,43 (17):34-37+40. [2] 周思远.锦纶高弹丝的结构性能及其染色性的研究[D].广州:华南理工大学,2008. [3] 郭春燕,刁正平,闵洁.活性染料的活性基结构对细旦锦纶的染色性能研究[C]/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.2012. [4] 宋兵,钱晓明,严姣.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染色性能及研究进展[J].中国皮革,201 5,44 (01):24-27+32. [5] 严琰,对酸性染料锦纶色牢度的研究ED].上海:东华大学,2011. [6] 杨超.高强聚酰胺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[D].北京:北京服装学院,2012. [7] 张杨,锦纶用活性染料(三原色)的设计开发及性能研究[D].天津:天津工业大学,2015. [8] 汤晓飞,杜红波.锦纶的染色技术发展浅析[J].纺织导报,2014 (05):69-73.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